這個問題其實蠻常見的,畢竟有很多年輕人希望找到一次躍升的機會,而參與創業帶來的成功范例,也往往是很讓人羨慕嫉妒的。是的,也許我們絕大部分人無法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和業內領袖,但如果早期參與了一個巨頭的誕生,獲得的回報也足以讓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。
那么,當一個年輕人試圖加入一個創業團隊,或者一個創業團隊對一個年輕人發出邀約的時候,該如何選擇和判斷呢?
第一,創業賽道
創業的領域和方向,市場空間夠不夠大,發展趨勢如何,行業競爭者是否夠強大。
一些顯著的問題,比如即將下滑,或者明顯處于下滑趨勢的市場。比如現在有人說,來,有個汽車發動機節油的技術,我把它買下來了,咱們今年買設備,明年試生產,后年就可以上市銷售了。這個,可能就處于即將下滑的市場,因為電動車大勢已經勢不可擋。
再比如,市場飽和,競爭對手過于強大的市場。你比如說現在我要去做個榔頭牌手機,顛覆移動終端市場,那就建議醒醒,搞清楚現在是公元多少年先。
還有就是過于超前,研發成本過高,市場極為不成熟的領域,我看微博上有人提過,創業領域,量子計算機。這種如果不是騙補貼的,就是腦子缺根弦的,這根本不是一般創業團隊能干的事情,當然,如果你說你是巨頭的內部創業孵化團隊,多少億美金的預算,五年內沒有收入要求,跟deepmind看齊,那是另說。
另外就是完全無法落地的市場。我舉個例子,所有號稱區塊鏈落地的創業,都不可信。區塊鏈的商業模式我n年前開網課講過,今天拿過來一個字都不用改,挖礦,交易所,錢包,資訊。就這些,真的就這些。如果保險,金融機構說搞個區塊鏈信用聯盟,這事還算可行,其他的,除了收割沒別的意義。有人說,你看不見比特幣暴漲么,我很早也說了,比特幣那是信仰,跟落地應用無關,比特幣是處理交易的架構最爛,最難實現落地業務的,但為什么它的價格和市值一直最高,很簡單,信仰就完了,其他的不用談,談落地的都是胡扯。有讀者說,再等兩年就會有成熟落地業務,嗯,四年前就是這句話,永遠永遠再等兩年。
所以,合適的賽道,其實已經很稀缺,現在稍微有一點潛在機會的賽道,都有很多有力的競爭者,而且巨頭幾乎全方位下場跟創業公司打,什么都做,比如你說在線教育市場不錯,然后再一看,我靠,好幾個巨頭擼著袖子下場了。
所以好的賽道,可能也不要過于好高騖遠,不要總想著解決全人類的什么重大課題,那是馬斯克的事情,咱們稍微現實一點,能夠找到一個空間足夠大,而且具有快速成長性的細分領域,已經可以做很多事情了。
第二,對創始人的判斷
這里首先是看創始人的信用和口碑,他以前合作伙伴怎么說,他以前的員工和領導怎么說,他以前的職場口碑如何。
很多人不在意這個,比如有些因職場貪腐入獄出來的人創業,一樣投資商追著投,一樣很多人會跟隨,我覺得這都不正常。
永遠不要認為他只會對別人耍詐,而對你真誠,除非他是你爹。
其次看創始人的能力和資源,其中能力大于資源。
很多人說自己有各種資源,資源優勢很大,就這么說吧,越是天天把資源放嘴邊說的,成功幾率越低。
并不是資源不重要,而是資源是配合創始人的能力,配合他的產品,如果資源優勢喧賓奪主,這個項目成功概率就是不高。
第三,對自己的判斷
在創業項目中,你所擔負的角色,是否能體現你獨特的價值,是否能讓你有足夠的成長和提升。這是你要問自己的。
還有,你愿意為這個項目付出怎樣的成本,以及你所預期的回報到底是怎樣的。
所謂成本,主要是機會成本,比如你手里有多個offer的時候,你為什么選擇一個看起來薪酬沒有優勢只是畫餅的創業公司,這就要算算你為此付出了怎樣的成本,你所期望的回報,如果只是跟著上市暴富,可能這個幾率就很低,但如果你認為這份經歷可以增強你的能力和認知,或者可以豐富你的簡歷,讓你在后續的職場中有所前進,可能也是回報的一部分。
創業經歷是否對下一份工作有幫助,這個很難說,如果是特別不靠譜的創業經歷,就是非常糟糕的負面分,但如果創業團隊有足夠的亮點和表現,哪怕最終仍然是失敗項目,也可能給簡歷帶來加分。
我覺得,選擇合適的創業團隊加入,大體上是這三點。其實我舊文寫過很多勸退創業的文章,比如創業者的噩夢系列,有興趣的可以在公眾號后臺搜索尋找。
那么,多說幾點,我覺得也很重要的。
第一,創業不一定要去創業公司。
我講過,以前一些老同事,紛紛成為獨角獸的創始人或者高管,比如林禎參與了愛奇藝的創業,徐悟創建了貓眼電影,侯健斌創建了作業幫,吳海生是上市公司360金融的CEO。這些都是當年百度老同事,那么這些項目有什么共性么?都是巨頭的內部孵化創業項目。
前面也提到了,巨頭什么都做,很多時候新賽道出現了,內部創業孵化也是很多的。當然,巨頭內部孵化失敗的案例也很多,并不是說巨頭內部孵化就一定能贏,但畢竟,在巨頭內部一樣可以投入和參與創業。
第二,持續增長大于一切。
一個成功的創業公司,當然可以認為是增速極快的,但是不是只有創業公司才有足夠快的增速。更不用說平庸的創業公司,甚至失敗的創業公司。
隨便舉個例子,2005年騰訊早就上市了,那么如果那時候有個騰訊的offer,和一個可能是未來獨角獸的offer,你覺得哪個回報看,很可能還是騰訊的回報高,因為2005年之后騰訊仍然保持了長時間的持續增長。
有很多人希望更快的獲得財富,從高速增長的上市公司離職,去創業公司搏一把,過幾年回頭一看,上市公司又增長了十倍以上,當年的小弟都財務自由了,而自己幾年蹉跎,想回去都難了。這算好的,混到p2p金融或區塊鏈行業創業的,錢沒賺到惹了一身騷的,也有不少。
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仍然處于比較高速的持續增長,我建議你應該慎重對待自己的工作變動。
第三,用創業的心態對待職場。
用創業的心態,打造一個好產品,這個好產品,就是你自己。
讓自己變得更值錢,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,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,這是你工作中的頭等大事,這事跟老板的訴求沒沖突,真的沒沖突。
你的值錢和價值是通過工作表現來證明的,是可以寫在簡歷里的,而不是異想天開打嘴炮獲得的。
講了很多遍,很多人聽不進去,聽不進去就算了。